“隱形贏家”的秘密:一家德國中小企業為何能為中國C919大飛機提供核心零部件?
2020-06-15 來自: 北京首拓金華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520
漢臣公司(HANCHEN)位于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簡稱”巴符州“)的斯圖加特市。這家公司主要設計生產運用于工業領域的液壓缸以及驅動系統等,從1925年迄今,這個生產高品質液壓缸的家族企業已經走過了94年的歷史。
漢臣中國分公司的官網這樣描述自己:“ 表面質量和部件的幾何精度保證了漢臣液壓缸使用壽命長, 沒有故障。”漢臣公司認為,這是其產品具備高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是分布在巴符州的400余家“隱形贏家”中的一家。在世界,這家企業的液壓缸和驅動技術都處于前茅的行列。2018年,這家公司與中國的C919飛機建立了合作,負責為后者提供測試缸進行結構測驗。此外,法國空客從其首架飛機A300開始就使用漢臣提供的結構測試服務。
“隱形贏家”喻指那些具有極強技術抑或產品競爭力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往往遵循著低調經營的處世哲學而不為人所知,它們體量不大,卻常常在所在的細分領域擁有極強的競爭能力。
根據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提供的數據,在德國,99.5%的企業為中小型企業,整個德國境內分布著數量眾多的“隱形贏家”,每100萬人口擁有16家隱形贏家企業,這一比例為很高。僅以巴符州為例,該州擁有的隱形贏家的數量高達400余家。
德國時間2019年5月16日,經濟觀察網記者隨同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實地探訪了漢臣公司總部。漢臣公司第三代接班人Stenfan Haenchen向我們介紹了這個家族企業的歷史與現狀。
漢臣的94年
1925 年,創始人Herbert Haenchen(赫伯特·漢臣)在 Penzig/Schlesien 建立了一家現代發動機的維修廠,這是漢臣公司的起點。
(圖:Herbert Haenchen)
根據漢臣中國公司網站的介紹,在戰爭結束前大約有 100 名員工從事汽車發動機加工業務。從一開始,珩磨和精加工金屬表面就是一道關鍵工藝流程。
1945 年,漢臣公司因戰爭搬遷至 Naumburg/Saale。 這一時期,40 名員工從事發動機維護和液壓缸、曲軸等故障零部件的加工。1950 年,公司因當時民主德國的公有化而搬遷至斯圖加特的 Ruit。 再次重新開始的廠址是一個舊谷倉。起初的訂單包括氣缸和曲軸維護、為汽車行業加工高精密部件以及氣缸珩磨等相應的雇傭業務。
1952 年,漢臣開始生產液壓缸。“液壓”行業的意義越來越重大,因此公司采取了具有未來導向性的決定 — 制造液壓缸,該產品具有特別高的品質標準。
此后,隨著液壓市場的不斷擴大以及相關應用領域的合理化措施, 漢臣公司隨之不斷發展。在1957 年的漢諾威工業展上,漢臣初次推出了“液壓缸”產品目錄,取得巨大反響。
由于之前的辦公空間過小,1960 年,漢臣修建新的管理大樓。1968 年,因之前的加工空間過小,新的加工車間隨之誕生。
1969 年,漢臣公司進行了初次新老企業主的交替。這一年,公司創始人 Herbert Haenchen 去世,享年 69 歲,他的兒子 Siegfried Hänchen 成為總經理,在其兄弟姐妹(Wolfgang, Ingrid, Hartmut)的協助下共同經營企業。
1972 年,漢臣的分廠在巴伐利亞的 Oettingen 建立。1981 年,漢臣在奧地利成立分公司。1985 年。漢臣在瑞士成立分公司。1987 年,漢臣在法國成立分公司。1990 年兩德統一后不久,漢臣開始活躍于新的聯邦州,并在 Taura 設立了一家新的銷售處。2013 年,漢臣在中國成立了分公司。
現在,這個家族企業的帶領者已經傳至了第三代。漢臣公司現任總經理Stenfan Haenchen是創始人Herbert Haenchen的孫子。Stenfan Haenchen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現在,他的哥哥負責公司的技術體系,他的表妹則負責市場的維護和推展。
Stenfan Haenchen介紹,在過去經歷的數次戰爭中,漢臣的命運也隨之輾轉流離,前后搬遷數次。1950年,漢臣搬到了現在的地址。“每次搬遷對于公司來說都需要從頭開始“,Stenfan Haenchen說。雖然外部環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過挫折,但漢臣始終沒有倒下,將液壓和驅動領域的技術傳承并發揚光大。
"隱形贏家"的秘密
2018年,也就是漢臣公司的生命達到93歲之時,其銷售額達到了2200萬歐元,出口占40%,其中有到中國的產品。
如果僅僅看這家公司的發展規模,我們可以認為,這家隱形贏家的擴張速度毫不驚人,甚至可以說是相對緩慢。
在進入21世紀后,全部大市場中國正在經歷一個黃金十年,這家公司卻一直沒有在中國建立分公司,直到2013年,這同樣可以看出,其對于市場擴張相對保守的態度。
2014 年,漢臣交到了第三代接班人的手上。漢臣公司的接班人認為,對液壓缸和驅動系統的執著熱情是可以遺傳的,“至少在我們家族是這樣”,Stenfan Haenchen如此說道。
一個家族企業怎樣將對產品和技術的熱情與執著一代代傳遞下去?Stenfan Haenchen這樣告訴經濟觀察網:在他很小的時候,他會跟隨家長來到公司,觀察公司的發展,與公司建立親密的接觸,這樣的耳濡目染,培育了自己對公司的熱情。其次,作為家族企業,他們不追求短期利益,而是總是著眼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對于他們來說,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理念。再者,作為一個家族企業,公司的成員形成了良性的合作關系。
(圖:德國時間2019年5月16日上午,漢臣公司總部,漢臣第三代接班人Stenfan Haenchen為我們講述漢臣的發展歷史)
以漢臣中國分公司為例,Stenfan Haenchen介紹說,分公司的總經理一開始是為漢臣的合作企業服務,其后才進入漢臣,如今他已經在漢臣工作了十多年,這其實體現了漢臣在組織關系維護上的能力表現。
Stenfan Haenchen告訴經濟觀察網,漢臣公司的員工流動很低,很多雇員在這里工作了長達15年之久。
事實上,在德國無數的中小企業,他們總是能夠成功地將那些忠心耿耿的員工凝聚在自己的周圍,與之進行親密的合作。
Cueneyt Sen是漢臣公司一位年輕的中層,負責公司的海外市場維護。他告訴經濟觀察報,在他畢業的時候,他也曾經得到大企業的工作機會,但他還是選擇了漢臣這樣的“隱形贏家”。
“在中小企業,員工和企業之間有著更加親密的關系,員工可以受到很大的尊重,甚至,家族企業的家庭聚會,也會邀請員工參與其中。”Cueneyt Sen說,“同時,在中小企業,員工的意見更容易得到重視,由此雇員能夠好地在組織中施展自己的影響力。"
Cueneyt Sen同時提到了雇員在私人中小企業的工作穩定性。他舉例說,在遭遇危機的時候,博世這樣的大企業,會進行一定比例的裁員,但中小企業對留住員工這件事會表現地更為在意,它們更需要一種長久的、穩固的合作關系。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是,漢臣都沒有進行裁員。
與法國空客、中國新研制的大飛機進行合作,足見這家德國中小企業的技術能力。這樣的能力從何而來?
三代接班人Stenfan Haenchen告訴經濟觀察網,七年前,公司邀請專人來到公司進行技術研討,把不同部門的人召集一起,這樣的研討會機制持續了五年。
在與Stenfan Haenchen的交流中,他始終強調公司的長遠發展,他認為,在公司文化方面,這已經成為”德國傳統“的一部分。
“我們是家族企業,我們不關心股票市場,資本市場的壓力與我們無關,我們只關系怎樣將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做得好,讓公司得到長遠的發展。”Stenfan Haenchen說。
Stenfan Haenchen同時提到了家族企業在人事安排上特別。以漢臣公司為例,漢臣的下一代往往先在別的公司工作了一段時期才回到自己的家族企業,接班人的選定需要由集體討論,以決定誰更加適合接管企業。于此同時,漢臣擁有由家族資歷老的成員參與的顧問委員會, 以實現對企業管理者的監督與指導。
值得注意的是,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它們始終依靠自己的力量,較少借助政治的力量。以漢臣為例,Stenfan Haenchen告訴記者,2009年金融危機之時,漢臣的工人曾經得到了政府的一小部分補助,此外,公司在碳材料的研發上得到過一些政府的資金幫助,但其金額非常的有限。
在整個巴符州400余家隱形贏家企業中,漢臣只是一個縮影。在德國工業化的兩百余年漫長時間中,它們自我生長,自我進化,如同熠熠星光點綴在整個德國的制造業版圖中。